認可孩子發展成為全人
感謝來自屏東滿洲鄉的鍾靈老師的心得
驢子王子
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,每個人不是生來就是英俊的王子,即使出身嬌貴,但卻帶著卑賤的部分,
遇上了能接納他的父親,生活在一個被允許的環境,
,沒有手指,但卻能學習豎琴,彈奏音樂,突破限制。
驢子王子看起來像是邊緣人,如果他能夠在正常的社會裡頭,將他當成人看,
他其實是來教導大人,讓大人變得更人性。
社會歧視了這樣的人,不接納,排斥,他就無法成為真正的王子,
倘若能接納他,給他機會,像國王般允諾他與公主結婚,於是他便成為真正的王子。
當遇上特殊的小孩,自己要先興起內在革命,認可孩子發展成為全人,不是只見到孩子的不足,
全面全觀,讓他回到平衡狀態,他就能全然展現他「該成為的人」。
不需要用力扭轉要孩子一定依循父母的 康莊大道。
當我們仔細思量自己,
每個人其實都沒有真正的正常,如果是不正常,那是統計學上的看法,但它並不真的存在。
身為教育工作者,要回到認識自己,辨認自己的天職,辨認自己的傾向,辨認自己的不平衡,
觀察自己的暴怒、悲傷、自憐或是暴飲暴食,當去辨認自己的不正常,
就會發現正常與不正常是無法切割,因為它並不顯著。
有些人智商不高,與人相處,得到社群的高分,
有些人知識很高,但社群關係不佳,可以說是社群關係中的低智商,
如何區分高智能與低智能呢?
就接受這樣的自己,即使是不正常的自己也接受。
當試著用「正常」方式教人,卻抹煞一個人的天賦,為人師者要學習去辨認出孩子的天份,辨認特別有挑戰的、有障礙的,鼓勵天份而非去除障礙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ophie2990-sophie2990/article?mid=6672&prev=6673&next=6671&l=f&fid=38
投身教育有三件事必須知道:
1什麼是人?
人不是只有物質上看見的這個人,有另一層次的力量
2老師本身要持續不斷的內在發展,自我觀察自我反思,決心改變自己慣性反應的覺知,
3 對一個孩子不容取決喜歡或不喜歡,
站在你面前的這個孩子,要客觀、溫暖、興趣、熱情地觀察,超越診斷。
小驢子與生俱來的本質出現大家面前,也因為這樣對他沒有特別期待,透過學琴彈琴,因著他能彈奏所以就欣賞他、愛他、接納他的存在,
音樂帶給他喜悅,又能讓他與他人連結,這是他的命運方式,
真正完成他自己黃金般的方式。
當老師的常常以為「我用某種方式就能幫助孩子」,因此常有挫折。很多老師、家長對於特殊障礙的孩子,都筋疲力竭。
內在的工作練習,
去回顧一天中,
圖像化、詳細的、客觀的回顧一天孩子的學習、舉止行為,尊重事情發生的原本樣貌,非主觀的評斷。不用情緒,進入睡眠,
用倒帶的方式反回去看一日中孩子的發生,不能從早上到下午,而是從下午到早上倒帶冥想,
當建立圖像後,就放下、
不試著處理問題,不去批判,保持客觀詳細的狀態,交托。清晨醒來,在寧靜時刻,去觀察、轉化了的情境或啓示,你才進入白天的工作。
遇到棘手的事情,要冥想而非處理,當倒帶冥想時會改變視角,而非邏輯性的,
回顧是鳥瞰回顧,而非用情緒去看,經歷了夜晚會將前一日難處理的事情燃燒殆盡。
這種奧祕的歷程,會在隔日產生啓示。